长胜证券
美国海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就一直致力于开发能从航母甲板起降的隐身无人攻击机,以此来扩展远洋作战范围,减少飞行员风险。
X-47B项目在2007年启动,2011年首飞,2013年实现舰上弹射和回收测试,但到2015年因预算超支和技术难题被迫终止,转向其他辅助平台。这项技术梦想虽有初步验证,却未能进入实战部署阶段。
中国海军则通过自主研发路径,逐步实现这一目标,攻击21的出现标志着这项技术的成熟应用。
攻击21是攻击11的舰载改进型,在2025年9月3日胜利日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,领衔无人机方队,展示出其已具备实战准备能力。这款无人机继承了飞翼布局和大后掠角设计,但针对航母环境进行了多项优化。
机翼在翼展约一半位置设置折叠铰链,便于舰上存储,折叠后宽度减少约30%,适应福建舰和四川舰的升降机尺寸。
这种折叠机制借鉴了先进材料技术,铰链缝隙窄小,通过柔性蒙皮覆盖,确保隐身性能不受影响。与X-47B的折叠翼相比,攻击21的结构更轻量化,避免了重量过大导致的效率损失。
长胜证券
尾喷口设计是攻击21的另一亮点,采用双锯齿边缘,外层蒙皮接缝和内管均呈锯齿形,涂装耐高温陶瓷材料,红外信号抑制率高达80%。这远优于攻击11的简单圆形喷管,后者红外暴露较高。
动力系统选用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的非加力版本,推力保持在50千牛以上,重量减轻20%,适合10吨级平台。
从利剑验证机的早期加力测试,到攻击11的稳定巡航,再到攻击21的舰载适应,这一动力迭代过程通过地面台架和风洞试验逐步完善,确保短距起飞推重比。
控制面方面,攻击21将升降副翼分割成内外两段,每段独立操作,外段主责滚转,内段辅助俯仰,灵活性提升25%。这比攻击11的单一副翼更适合低速着陆,尤其在舰上,能精确调整姿态,减少钩索磨损。
方向舵延长20%,翼尖改为平直设计,与折叠线平行,提供更大阻力面积,着舰滑跑距离缩短至200米以内。这些改进使攻击21体积稍增,内部空间扩大,补偿折叠结构和防腐措施带来的重量增长,航程维持在1500公里以上。
与X-47B对比长胜证券,中国选择了渐进发展路径。美国项目直接瞄准20吨级重型无人机,预算从6亿美元膨胀到15亿,最终因集成难度大而取消。
中国从利剑的10吨级验证起步,积累气动和隐身经验,到攻击11的陆基实战化,再到攻击21的舰载优化,成本控制在X-47B的三分之一。
攻击21的全向隐身性能更强,S形进气道弯曲角度大,长尾撑完全遮挡喷口,结合双锯齿,雷达截面低至0.005平方米,超越X-47B的前向侧向重点设计。
福建舰作为003型航母,满载排水量8万吨,配备三条电磁弹射轨道,2022年6月下水,2024年5月首次海试,到2025年已完成六次海试,包括舰载机弹射回收验证。搭载攻击21后,福建舰可派出隐身无人群率先渗透敌防空网,执行对地打击,摧毁机场或雷达站,争夺制空权。
这种战术类似于美国曾设想的穿透轰炸,但由于X-47B下马,美国丧失这一能力,中国海军独享优势。攻击21内置弹舱可携4枚精确导弹,与歼-35有人机数据链协同,扩展海上打击链。
中国海军在无人作战领域的进步源于持续迭代。利剑验证气动基础,攻击11优化打击模块,攻击21适应舰载需求,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风洞试验加速推进。
材料升级中,复合纤维比例达70%,降低腐蚀风险,舰载防腐涂层厚度增加0.5毫米。发动机从仿制到自主,涡扇13E系列产量超百台,支持批量生产。控制软件融入AI辅助,自主决策率90%,远超X-47B的半自主水平。
福建舰和四川舰的电磁弹射兼容无人平台,轨道长80米,加速至200公里/时,攻击21折叠翼确保适配。
搭载后,福建舰可操作30架无人,进行多波次渗透;四川舰结合直升机,形成混合编队,提升远海投送力。这些能力巩固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控制,维护海洋权益。
攻击21的隐身细节进一步强化其优势,机身蒙皮吸波材料均匀,边缘锯齿化减少散射。相比攻击11,翼展增加1米,载荷升至2吨,支持激光制导炸弹挂载。
目前,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测试,预计年底入列;四川舰舾装加速,准备海试,2026年服役。攻击21阅兵后进入舰上集成,增强编队战力,维护海洋权益。
中国海军通过攻击21实现美国未竟梦想长胜证券,标志技术自信。福建舰和四川舰搭载后,海空一体作战格局将更稳固,守护国家利益于蓝海深处。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